车艺术及灌水区 收藏本版 已有3人收藏 发新帖
查看: 8|回复: 2

台风停工日记(手机与电脑过渡)

[复制链接]

台风停工日记(手机与电脑过渡)

MB017132 发表于 2025-9-26 16:13:13 浏览:  8 回复:  2 [显示全部楼层] 复制链接
本帖最后由 MB017132 于 2025-9-26 22:00 编辑

9.23  我一直担心台风“桦加沙”会对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。刚开始是周边城市以及广州部分区域相继停摆,但未涉及自己上班和居住的地方,还能感到些许安慰。然而下午发布了广州全市停止生产活动的通知,包括停工、停运等。听到此消息时也令我难以集中精力办公,正在处理的那项业务是我“有史以来最不认真”的一次。还好相对简单,而且并非独立的工序。
    这是继新冠疫情结束后,我再次经历城市全面管制、停摆,尽管近年来其他城市因天气做出同样处置屡见不鲜。台风停工的同时对商店、餐厅、公交(含共享单车)一并停运,且禁止私家车上路,比疫情时更严重,唯一自由的是没有对人员进行隔离管控。
    与7年前台风“山竹”到来时相比,此次台风并没有因为在工作日到来而被“忽略”存在感。我觉得自己住在白云区才有希望摆脱家居的压抑,否则难以承受父母对台风无限扩大的负面影响,而且持续32年之久的“每日出门”也很可能会由此中断。于是决定下班后住在岭南,并在上了地铁才发信息告诉家人,不给他们“挽回”的机会。
    发给父亲后一直没有回复,我感觉情况有些不妙,说不定父亲也在白云区的家里不好说话。下了地铁时间还早,且本着看过心里就踏实的想法,先到了家里。不巧正撞上父亲,他已经关闭电闸,刚看到信息,准备回复后离开。我轻轻地插入钥匙,发现没有锁紧,赶快收回,想躲进楼梯间但来不及“逃走”,被父亲发现。要是再晚一些时间,就“完美”了。
    我进到家里,多亏父亲心情尚好,我以“开门时想起去看一下水表箱是否已经修好”为自己的“躲避”圆场。父亲向我展示了他对家里各扇窗户及天台顶棚等处的加固,但又继续待了较长时间,估计是想多找一些材料,以便养护海珠区的房屋。此间母亲给我发了两条信息,从内容(以及后续天气观察)看我住白云确实有利。父亲最后临走时,刚巧母亲给他打电话,确认我已到家,其他被父亲阻止;她转而给我打电话,我将其挂断。我在外面吃晚餐时,父亲打电话唠叨地铁停运、储备食物等,我无心应答。饭后在小区便利店买了一些预计用到的面包、方便面、饼干零食等。
    晚上9点钟父亲发信息说已回到海珠区家里。若是刚刚到家,则路上时间明显偏长。
    睡觉前烧水洗澡发现,取消长时间关闭水闸之后,热水器运作明显畅顺,不会轻易灭火。

9.24  在楼上开空调睡觉几乎感觉不到外界声响,也不知台风来了没有。早上仍按上班时间6:30起床,此时阴云密布但没有大的动静,我下楼看了看,“全家”仍在营业,只是没有想要的餐饮;“7-11”停业。虽然活动范围仅限小区内的一条街,但室外活动在因台风停工的这一天成功得到延续,而且时间已经比“山竹”那次长。
    早餐后,天气仍没有明显变化,我开始当天第二次外出,走出了小区。沿途所见公交与出租车的确停运,共享单车亦无法开锁,但私家车未受影响,只是数量减少。当然我只能步行,历时超过一个半小时,南至新建成尚未同车的岭云路;北达广云路地铁桥。便利店大多正常营业。雨伞并未第一时间启用,除个别地点是“风口”走路与撑伞稍有难度外,与以往差别不大,回家时雨水大了些。
    中午开始风雨明显加大,且预报台风登陆时间推迟,不确定性增加而忐忑不安。之后在家里待了较长时间,有时摆出汽车模型并书写感言,表达郁闷心情。不时刷手机看看有无关于复工的利好消息。
    将近下午4点,风雨变小,我第三次外出,历时比上午稍短,并加购了晚餐面包。回家后尽管还有时大时小的风雨,但我欣喜地看到广州即将解除停摆,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的消息。我发信息告诉父亲次日下班后回海珠区,回复显示父亲挺有干劲,冒雨去了珠江边,还被执勤人员劝退。
    台风期间的管控也就18个小时,还不足一天。本次生活经历优于之前类似情况,已成定局。“独居”是最大帮手。
    据手机统计,截至晚饭前一共走了18668步。在家外拍摄照片72张,其中个人照片3张;反映行人5张;反映行驶中的车辆11张;反映店铺5张;反映设施损毁3张。上午天气相对平静更适合在室外活动,而选择上午外出、中午回家原本不是我的日常生活习惯,若父母在场则不好交代。事后上网看到,“解封”后“瞬间”恢复了繁华,但对于我已无必要“放风欢庆”,亦不会使住在海珠区“恢复优势”。

    看到私家车并没有被真正限制,令我想起3年前疫情时期也有几天公交停运,但自己有车则畅通无阻。我有些后悔上班没有携带车钥匙,要不就能在下班时不经过家人眼皮从海珠区开车到白云区了。9年前台风“妮妲”虽然停工但公交正常,此次我上班时还特意携带了一些明信片与邮戳簿(卡),预备着假如自己单位停工或许还能去盖邮戳,没想到一切全都停了。
    同时准备不足——也不可能准备充足,没带电脑,难免会出现“无聊”且与返回海珠区后相比“忙闲不均”的局面。不过这倒问题不大,“线下”编写日记,可先用手机写好,通过论坛引入电脑;“线上”虽有查看地图策划国庆行程(尤其是深圳)的便利,但实际时间紧凑,到时估计也不可能再增加多少邮局。
    往日来到白云区家里,不是憧憬着次日的精彩行程,就是忙着整理“战利品”,好不热闹。当年疫情尽管也有封控停摆,甚至还屡次“毁约”,但总算有个盼头。而如今,停到何时还是未知数,何况实际并没有达到必须全面停摆的地步。尽管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,也还是难免一声叹息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MB017132
 楼主|
发表于 昨天 16:14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MB017132 于 2025-9-26 22:02 编辑

从南沙到白云
(别名:复工赋)

驱散疫云,经费无贫。
休养复出,异地就寝。
团车自驾,选择任君。
上苍善变,梦想仍真。
政策宽松,桥东布阵。
洋面多台,已测风云。
编号十八,骤回壬寅。
忽将停摆,质疑当今。
望城兴叹,十八转针。
“彯沙礐石,荡(風矞)岛滨。”
仅观章簿,想象随心。
咫尺磅礴,天涯缘分。
车轮再静,唯余足音。
日行万步,门外留痕。
盼星盼月,酉时喜讯。
旋即复工,迟来欢欣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MB017132
 楼主|
发表于 昨天 16:16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MB017132 于 2025-9-26 22:04 编辑

【创作背景】

    疫情已过,经费充足,去外面(南沙)住宿休养活动又开始了,且有包车与自驾两种选择。虽然天气多变皆有晴雨,但未影响行程安排;本次无苛刻要求,还能连带虎门大桥以东(东莞)一并兜圈。
    从活动期间直到现在,台风频繁到来见怪不怪,但其中第18号的处置,仿佛从眼下的“大好光景”又回到三年前(2022年)的疫情时期,并对如今城市动辄停摆表示质疑。
    面对暂时失去活力的城市,虽然只有18小时(时针转了18圈),也够难熬且忐忑。古诗中描述的,沙子被风吹起撞击海岛岸边石头,发出清脆声音的宏大场面,或许在广州尤其是距离原住地不远处的海珠区(海珠岛)、二沙岛等地得以再现。但不住在那边,连公交都不通,只能想象,无缘目睹,至多看着身边那个盖着诗中“礐石”二字印章(汕头)的本子展开想象,自娱自乐。
    无车开只能步行,分三次走了18600步。我以这32句诗,表达对选择在白云区“独居”而使连续32年之久的“每日出行”未因台风中断的成功喜悦。下午5点多回到家时,终于收到次日可以复工的好消息。

    引用的古诗来自西晋时期辞赋作家木华的作品《海赋》。“彯”(piāo飘)为被风卷起;“礐”(què确)为敲打石头发出声音;“(風矞)”(yù玉,字库打不出)为狂风劲吹。
    “礐石”对广东人并不陌生,是汕头的风景名胜区。早期“礐”字仅能在《辞海》查到,解释中引用的就是“彯沙礐石”。正巧作者的名字“木华”组成本次台风名称“桦加沙”的“桦”字,所以引用这句诗,兼有羡慕古人乃至过去不久的前些年“放荡不羁”的生活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成为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GOMMCC.COM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 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